11月30日,證監會公佈《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》。12月2日,創業板指數下跌8.26%,355家創業板上市公司有209只股票跌停,僅3只個股收盤上漲;成交量則放出歷史天量,達到2246萬手。市場普遍認為,創業板的命運在上周六證監會出台IPO新政後就已經註定了。不准借殼、批量發行、存量發行、控制“三高”等政策讓創業板逐漸失去了吸引力。(12月3日《第一財經日報》)
  IPO新政確實對創業板個股有一定的影響。在那些等待上市的企業當中,有80%是中小板和創業板,這對於現有的創業板個股有明顯的擠出效應。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稀缺性將不復存在,資金會被分流,平庸的公司會被邊緣化。同時,創業板不准借殼也對創業板績差股形成殺傷力,不能借殼使得創業板的個股不再有“殼資源”的說法。創業板績差的個股失去了殼價值,引起了垃圾股的“末路狂奔”。
  儘管IPO新政對創業板存在這樣那樣的影響,但是把創業板的暴跌歸結為IPO新政的出台,難免有失偏頗。
  創業板的暴跌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創業板自身的估值過高,創業板的高PE是創業板股價的不能承受之重。當前,創業板的整體市盈率依然接近60倍,而一些熱門個股,更是高達百倍以上,可以用“市夢率”來形容。
  儘管市盈率高企,場外的資金依然熱衷於創業板的炒作,融資融券也起到助漲助跌的作用。據報道,11月29日,融資客一共融資買入創業板股票金額達到14.93億元,其中,融資買入華誼兄弟、樂視網、掌趣科技的金額分別達到4.83億元、1.09億元和1.27億元。而這三隻個股的市盈率在經過兩天的調整後依然高達63倍、121倍和182倍。雖然說在文化傳媒行業中將來可能誕生出偉大的公司,但是一個公司的股價一旦透支了以後數年的成長,也難免要休整,也需要以時間來換取空間。
  創業板暴跌的另一個原因是成長性存疑,半年報和三季報顯示,創業板的成長性乏善可陳。一隻股票的價格最終是由它的內在價值決定的,如果成長性不佳,即使在短期內有資金推動,當資金推動到一定程度,還是要選擇兌現。在一場由資金導演的盛宴之後,留下的必定是一片狼藉,就算沒有IPO新政,創業板的股價也必將回歸。
  隨著IPO的重啟,更多的創業板新股將上市,沒有業績支撐的個股走上漫漫回歸路,而少數真正有投資價值的公司將浮出水面。
  文/陳王偉  (原標題:創業板暴跌都是IPO新政惹的禍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m94ymxu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